精選好文

淺談面膜對皮膚保養的效益

 

文章整理 / 走路靠旁編 / 啟動生技研發部

校閱 / 莊哲仁博士 /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

 

台灣人真的很愛敷面膜,據統計,台灣面膜產量占全球面膜產量的17%,為全球第一;而且台灣面膜的年銷量上看一億片,銷售數字破40億元。雖然有這麼多人喜愛用面膜,但是面膜真的有必要經常敷、天天敷嗎?其實每天好好地做好皮膚保養,這樣的效益遠大於經常性使用或是天天敷面膜來的大。

 

面膜的作用原理是ODT (Occlusive Dressing Therapy)。當皮膚與外界隔絕,皮膚會有「微升溫」的現象,毛孔會打開,有利物質做內外交換,但這項技術當初是為了治療受損的皮膚而設計的,可以加速受傷的皮膚增加治療藥物的吸收,以加快復原的能力與時間。

 

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面膜種類大概有四種,分別是:

 

泥狀,這種面膜多半以高嶺土、綠陶土為主要成分,有吸附油脂的功用,適合油性膚質的人使用,通常使用後會有清爽的感覺,可以肌膚加速代謝老化角質與粉刺等功能,主要的功能多半以控油清潔為訴求

 

膜狀,這類面膜多半是使用一些紙類、不織布、生物纖維等等作為素材,吸附強調各種機能的精華液,利用「膜」的不透氣、保溫特性,來加速皮膚吸收保養品的能力,主要的訴求則為保濕與美白

 

膠狀/乳霜狀,膠狀/乳霜面膜通常是膠狀保養品或乳霜直接薄薄塗抹一層在臉上,可以具有保濕、滋養、調理功能,使用後直接清洗或用面紙擦拭即可,類似一般的基礎保養

 

剝離式,此種面膜是指面膜在乾燥過程中形成薄膜,其膠黏成分會將皮膚表面和毛孔中的污垢、廢物、油脂等徹底清除。但薄膜在剝離時易導致角質層被過度剝落,引起皮膚細胞增生,皮膚過厚,不建議經常使用。

 

另外,用化妝棉濕敷化妝水也和面膜的原理一樣,但是在濕敷的過程中,水分容易蒸發,使得成分濃度增加,當然刺激性也會增加。在卸除面膜時,若有殘留的部分,在不清楚成分是否全部安全的情況下,應該用清水再次將臉部清洗乾淨,接著再進行後續的保養程序,才能接續維持敷臉的效果。面膜的成分要特別注意,最好是不要含有刺激性成分,譬如酒精、金縷梅萃取、薄荷醇、香精、香料等,避免造成臉部刺激、過敏。

 

精選好文